|
时 间 记 忆  |
 |
<< < 2011 - 12 > >>
日 |
一 |
二 |
三 |
四 |
五 |
六 |
|
|
1 |
2 |
3 |
4 |
5 |
6 |
7 |
8 |
9 |
10 |
11 |
12 |
13 |
14 |
15 |
16 |
17 |
18 |
19 |
20 |
21 |
22 |
23 |
24 |
25 |
26 |
27 |
28 |
29 |
30 |
31 |
|
|
|
|
 |
|
 |
|
|
 |
|
 |
|
美德是一杯香茗,是一杯美酒,是一朵芳香四溢的鲜花。 …… |
|
|
szxz |
|
关于美德
美德是什么?恐怕三言两语难以尽述,似乎也没有标准答案。在我看来,美德应是一个人操守言行的总和,是人格素养的标竿。美德似碑,默然耸立,感召他人;美德似冰,高洁无暇,净化心灵;美德如河流,愈深愈无声,润泽精神的家园。
…… |
|
|
szxz |
|
春节团圆
|
|
szxz | |
|
|
|
szxz |
|
|
|
szxz |
|
|
|
szxz |
|
第一:智慧;智慧是最重要的美德,这种美德引导其它美德。智慧带来良好的判断力,它能使我们做出明智的决策,这些决策无论对于我们自身还是其他人都是有利的。智慧告诉我们如何将其它美德付诸实践——什么时候行动,怎样行动,当不同的美德发生冲突时如何进行平衡。举个例子来说,当诚实地说出真相将有损于某个人的感情时,不同的美德就发生了冲突。智慧能使我们正确地辩别事物,明白什么是生活中真正重要的,并给出优先次序。 第二:公正;公正意味着尊重所有人的权利。黄金规则是公正的一条准则,可以在世界范围内的文化和宗教里找到,它引导我们对待别人就像希望别人对待我们样那样。我们既然生而为人,所以公正同样要求我们尊重自己,也就是正确地关注我们自己的权利和尊严。在学校的品德教育课上,人们总是把精力集中在公正上,因为它包含许多人与人相处的美德——礼貌、诚实、尊敬、责任心、宽容。 第三:坚忍不拨;这种美德常常被人忽略。坚忍不拨能使我们在面对困难时做我们应该做的。在生活中,正确的决定往往是很难做出的。有一句格言这样说:“当你坚持不懈时,困难将离你而去。”正如教育学家詹姆斯.斯滕森观察到的,坚忍不拨是一种内在刚毅,它能使我们克服或忍受艰苦、挫败、困难和痛楚。 …… |
|
|
szxz |
|
由于德国人面临着价值和道德沦丧的危险,我们必须在公众当中达成最低限度的道德共识。我们需要一种公共道德。就是说:我们整个国家必须意识到转变的必要性。要想长期维护8000万国民的尊严、自由和其他基本权利,那么,所有这8000万人需要拥有一种共同的秩序。而这种秩序不能单靠宪法和法律来确立,它也需要每个人负责任地行事。忽略了义务,我们的权利将无法长期得到保证;没有美德,任何一种自由公民的社会都无法长期维持下去;而如果缺乏教育的现象长期持续下去,就不会再有美德。 马里昂·登霍夫伯爵夫人谈到:“毫元约束的自由会导致野蛮和犯罪。任何社会都需要一些约束。没有规则、传统和关于行为规范的共识,任何共同体都无法存在。”我要补充一句:没有美德,我们将无法和平共处。 在过去,只要有约束力的或者人们觉得有约束力的传统、学说和意识形态尚存,许多人还是能够把它们当作依据的。 …… |
|
|
szxz |
|
上海社科院青少年研究所最近在上海青少年中作了一次调查,结果让人大吃一惊:16%的人认同“捡到钱后可以私分”,37%的人认同“可以不让座”,46%的青少年认同“诚实就是吃亏”的观点。因此,人们不禁会 发出感慨:传统美德难道会在当今的青少年一代中“失传”?
青少年道德观念受家庭和社会影响
曾几何时,校园里回荡的是“我在马路边,捡到一分钱,把它交到警察叔叔手里面……”这带着稚气但又非常纯朴的歌声,而现在充斥双耳的是周杰伦的“为你弹奏肖邦的夜曲,纪念我死去的爱情”;曾几何时,学校组织学生一起观看《妈妈,再爱我一次》,看完后一个个哭得像个小泪人似的,而现在周星驰的《功夫》好像更符合学生对于“无厘头文化”的追求。
…… |
|
|
szxz |
|
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页次:1/4页 10篇日志/页 转到:
|
|
|
 |
|
 |
|
|
|